经济高速发展30年后,通过大量招商引资,中国已从“靠劳动力挣钱”进入“靠资本挣钱”的阶段,而在“原始资本积累”成熟后,中国正迎来“资本大输出时代”。
汤森路透发布名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白皮书(下文称“白皮书”)。“201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ODI) 已经接近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FDI)。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 年中 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投资 1,16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6%,继续保持全球第三位的水平。如果算上通过第三地投资的数量,中国去年实际上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汤森路透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煜表示。
报告也提出,扬帆出海所遇的暗礁险滩是企业出海的最大困境。报告基于汤森路透的跨行业数据与资讯平台,通过金融并购、法律法规的国别差异与地区诉讼、企业创新研发和知识产权、全球贸易与供应链以及税务领域的最新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中国企业面临的法律和政治、金融与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整等多方面的风险与挑战 。
图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及外商直接投资(2004-2014)
1、中国或成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企业全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院张燕生当日指出,2015年上半年,中国与全球147个国家/地区的401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2917.2亿元人民币(476亿美元),占85%;收益再投资514.8亿元人民币(84亿美元),占15%。
截至六月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ODI为7359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等。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5.4亿美元,同比增长9.7%,新签合同额866.7亿美元,同比增长6.9%。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成为中国企业跨境投资的重要力量。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共对6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并购投资,投资规模(含并购对象负担的净债务)为554.2亿美元,并购交易数量为460笔。
图2: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投资规模及交易数量(2005-2014)
图3: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国家和地区数量(2005-2014)
具体而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区域和行业也有:从中国商务部2013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租赁/ 商务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四个行业,单个行业投资量超过百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前 十大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开曼、美国、澳大利亚、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英国、卢森堡 和俄罗斯,前五大国家和地区占比达76.7%。
从并购投资的角度看,汤森路透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跨境投资的前五大地区和国家分别是中国香港、美国、 英国、新加坡和意大利,总占比达 60.5%;前五大行业分别为能源和电力、金融、高科技、工业以及媒体和娱乐, 总占比达 62.7%。
图4: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总额占比%)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将加速中企走出去的步伐。白皮书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重点是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因此这三个领域也成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境投资时的重点方向。
不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企业投资对象国高度集中在欧洲、东南亚和中亚,沿线尚未开发的国家和地区投资潜力仍然巨大。汤森路透数据显示,在沿线国家中,中国企业去年没有进行过并购投资的有: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 吉克斯坦、蒙古、菲律宾、孟加拉国、伊朗、希腊和肯尼亚;并购投资规模在 10 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只有哈萨克斯坦、 新加坡、荷兰、法国和德国;交易数量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德国、新加坡、法国、荷兰和哈萨克斯坦。并购主要集 中在能源和电力、高科技、工业、金融和材料等行业。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并购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开拓市场,扩大发展空间;获得领先科技;提高企业的国际声誉和全球化布局;寻求海外较高收益项目;获得海外资源。
图5:中国企业大举投资海外的驱动力
2、出海机遇与风险并存
当然,机遇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
德勤管理咨询消费行业主管合伙人哈亿辉指出 :“中国企业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要接受全球标准、理解当地监管法规和文化差异,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在比较发达的经济体。相应的,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增多,涉及的纠纷也在明显上升。”
在法律政治风险方面,白皮书指出,欧美发达国家及多数发展中国家对于外资监管制 度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在行业准入方面的限制不 多,但他们依靠反垄断调查、国家安全审查、外资审查等政府监管制度;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对于外国投资在产业政策、外汇管制、行业准入方面可能会有限制性或特殊规定。
例如作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的美国,在几乎全部经济领域都给予外国投资国民待遇,仅在核能、通信、 航空及海运四大行业对外资有或多或少的限制 。
图6:全球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国家对于外商投资的限定性规定
在金融风险方面,任何中国企业“走出去”都会面临着筹集资金的问题,而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源自融资、流动性以及杠杆收购中的偿债问题。 如果被收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或财务状况恶化,此时收购交易可能就承担了偿债风险。
“部分跨国并购属于‘承债式’,即并购方需要承担被并购方的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交易时并购方未能充分考虑并购中需要承担的额外债务。交易完成后债务逐步转化为企业负担。 ”白皮书指出。
此外,汇率也是金融风险中的一环,这在人民币波动加剧后愈发受到关注。汤森路透中国区副总裁陆旻建议,“中国企业需要建立本外币资金池,统一运用所有境内外外汇头寸,通过整合集团内部多币种的外汇资源,建立动态的汇率成本控制机制和内部对冲风险的机制,打造低成本资金平台,最大程度规避汇率风险。”
在知识产权风险方面,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来自于专利权,商标权以及版权的强力保护。
白皮书指出,在 WTO 框架下,专利和技术壁垒已作为一项常态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被采用。中国原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指出:" 进入 WTO 以后,市场竞争的关键不是关税壁垒,而是技术壁垒,技术的壁垒后面就是专利, 不是一般的知识,是创新的知识,而且是法律化的创 新知识 "。
此外,税务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和整合风险都是中企走出去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来源:一财网
(一财网 2015-11-16)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