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淮南市概况

淮南市境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与北纬32°38′23"-33°01′14"之间,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搭界。最东端位于孔店乡东河村以东与定远县交汇之窑河河面,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孙庙乡庙塘村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
  全市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555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7.45平方公里。
  市境在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即华北地台豫淮褶皱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东界为郯庐断裂,西临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区内构造以北西西向构造占主导地位,受后期强烈改造,但总体形态变化不大,复式向斜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发育。地质演化历史可分为前震旦纪、震旦纪—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个阶段,前震旦纪,淮南地壳处于活动阶段;震旦纪—三叠纪属于剧烈运动时期,先后经历了蚌埠、凤阳、皖南、加里东、华西力、印支等运动。其间地壳几度隆起沉降,形成了海陆交互相地层。特别是晚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成为煤炭资源良好的生成条件,从而形成了境内大量的煤炭资源。侏罗纪—第四纪,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塑造出了今天的地貌特征。
  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南岸由东至西隆起不连续的低山丘陵,环山为一斜坡地带,宽约500米-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米-75米;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宽500米-2500米,海拔30米-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级阶地,宽2500米-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2000米-3000米,海拔17米-20米,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浅滩。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东为高塘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西为瓦埠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中为丘陵岗地。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海拔20米-24米,对高差4米-5米。
  【名字由来】
  淮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因城区位于淮河以南故名淮南,同时,历史上淮南长期为淮南国、淮南道、淮南路管辖。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田家庵、大通、九龙岗)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为淮南矿区。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1984年淮南市和重庆、大连、青岛、无锡等城市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城市”,享有地方立法权。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是安徽省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53座特大城市之一。
  【行政区划】
  淮南市辖5区1县、1个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46个乡镇、19个街道,2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61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凤台县辖城关镇、新集镇、岳张集镇、朱马店镇、顾桥镇、刘集乡、杨村乡、桂集镇、凤凰镇、尚塘乡、李冲回族乡、关店乡、古店乡、丁集乡、大兴集乡、钱庙乡、凤台县经济开发区,共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13个村民委员会。
  潘集区辖高皇镇、芦集镇、平圩镇、泥河镇、潘集镇、架河镇、夹沟乡、古沟回族乡、贺疃乡、祁集乡、田集街道,共10个乡镇、1个街道,3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1个村民委员会。
  田家庵区辖舜耕镇、安城镇、曹庵镇、史院乡、三和乡,公园街道、泉山街道、龙泉街道、洞山街道、朝阳街道、淮滨街道、国庆街道、新淮街道、田东街道,共5个乡镇、9个街道,7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1个村民委员会。
  谢家集区辖李郢孜镇、望峰岗镇、唐山镇、杨公镇、孙庙乡、孤堆回族乡,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立新街道、谢三村街道、平山街道,共6个乡镇、5个街道,3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6个村民委员会。
  大通区辖九龙岗镇、洛河镇、上窑镇、孔店乡,大通街道,共4个乡镇、1个街道,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0个村民委员会。
  八公山区辖八公山镇、山王镇,土坝孜街道、新庄孜街道、毕家岗街道、妙山林场,共2个乡镇、3个街道、1个林场,2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1个村民委员会。
  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辖毛集镇、夏集镇、焦岗湖镇,共3个镇,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8个村民委员会。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辖1个村民委员会。
  【建置沿革】
  夏商时期,市境属“淮夷”之地。西周时期,市境为州来国所辖;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于吴。为便于吴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市境成为楚国的京畿之地。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
  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西汉时期,市境先后属淮南国、九江郡所辖,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
  东汉时期,市境及凤台县均属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下蔡县。三国时期,曹魏设淮南郡,治寿春。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市境及凤台县均为淮南郡所辖。西晋初年,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市境为其所辖。永嘉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
  南北朝期间刘宋、南齐、萧梁沿习东晋侨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先后有豫州、梁郡等侨置郡县。北魏、北齐、北周、隋时,市境复为淮南郡所辖,凤台县属汝阴郡下蔡县。
  唐置淮南道,市境属淮南道寿州所辖,凤台县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五代十国时期淮南道称谓不变,寿州、下蔡先后为吴、南唐所有。
  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属淮南路寿州所辖。熙宁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市境属淮南西路寿州所辖,淮河以南属寿春县,淮河以北属下蔡县。后宋金和议达成,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市境淮河以北属金国,淮河以南为宋地。
  元代,市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分属寿春、下蔡两县所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怀远县,今市区东部属怀远县所辖。
  明代,市境属南京凤阳府辖地,分属寿州(包括今凤台县)、怀远县。
  清初,市境属江南行省凤阳府,分属寿州、怀远县所辖。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寿州分置出凤台县,辖故下蔡县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年)凤台县迁治于下蔡县故地(今城关)。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市境分属寿县、凤台、怀远县,其中有“淮南三镇”之称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均属怀远县所辖。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
  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
  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专区划入。
  1999年11月,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批准成立。今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区和凤台县以及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2004年7月,孔店乡、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由长丰县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

淮南市气候概况


  淮南市境位于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为淮河。淮河由陆家沟口入市境凤台县,流至永幸河闸口分流为二,北道北上转东环九里湾进入市境潘集区,南道(又名超河)东流至皮家路入市境八公山区,南北河道至邓家岗汇流,由大通区洛河湾横坝孜出境。境内流长87公里,其中市区流长51公里。市境支流有东淝河、窑河、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等。湖泊有瓦埠湖、高塘湖、石涧湖、焦岗湖、花家湖、城北湖等。人工河有茨淮新河。此外,还有蔡城塘、泉山、老龙眼、乳山、丁山、许桥等小型水库以及采煤塌陷区积水而成的众多湖泊、湿地,最大的为樱桃园(谢二矿塌陷区,亦称淮西湖)。全市水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约16%。
  市境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沉积层,面积约1650平方公里,探明可采储量4.5亿立方米,与地表年平均径流量大致相等。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836.4毫米,较上年均值偏少0.2%,较多年均值偏少5.6%,属偏枯年份。淮河入境水量76.9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70.3%,较多年均值偏少63.2%。淮河干流凤台(硖山口)站年最高水位18.74米,为有资料以来的第49位;淮河干流淮南站年最高水位18.44米,为有资料以来的第51位。
  全市水资源总量6.92亿立方米,淮河干流入境水量76.9亿立方米。全市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蓄水量约为6.222亿立方米。
  全市供水总量19.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8.02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1.55亿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19.57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6.1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31.6%;工业(总)用水量10.7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5.1%(火电用水量6.7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34.5%)。全市人均用水量543.4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279.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1.7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19.6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79.3立方米。
  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偏高,但各季气温变化较大;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但主汛期降水量(6月-8月)基本与常年持平。干旱、短时强降水、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对生产生活、交通安全等造成较大影响。
  气象要素:【温度】年平均气温偏高,平均气温16.4℃,较常年偏高0.8℃。其中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异常偏低1.7℃,4月、1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分别异常偏高2.3℃、3.0℃,其余月份均较常年略偏高。年高温(≥35℃)日数21天,较常年偏多4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8.4℃,出现在6月8日;年极端最低气温-6.7℃,出现在1月16日。初霜出现在12月1日,终霜出现在3月25日,全年无霜期250天。
  【降水】全年降水量794.7毫米,较常年偏少近两成,但汛期(6月-8月)降水接近常年。冬季及春季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少近八成,造成2010年秋至2011年春较严重的秋冬春连旱。1月18日,市普降初雪并形成积雪。全年降水日数97天,暴雨日数1天,均较常年偏少。
  【日照】全年日照时数为1940.9小时,比常年偏少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4%,日照充足天数(日日照率>60%)168天,日照不足天数(日日照率<20%)120天。
气象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为秋冬连旱、夏季局地性强降水、冬春季节性大雾天气。2010年秋至2011年春降水异常偏少近八成,气温较常年偏高,造成较严重的旱灾。
  夏季强雷电灾害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局地热对流引发的短时强降水造成较重的内涝。8月26日,潘集北部部分乡镇出现短时强降水,过程雨量超过200毫米,3个乡镇出现严重内涝。
  2011年冬、春季节性大雾仍呈多发状态。市区监测大雾日数9天,郊区比市区明显偏多且易发大雾天气,对出行及交通安全带来较多不利影响。

(淮南市政府网    2015-12-3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中国区域经济招商网 河北绿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zgzhaoshang.com)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378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