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福建,简称“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位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地理和自然状况


地理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气候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环境
   福建省坚持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县县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场),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按照“进则全胜”的要求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2008年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8.7万亩。推进“六江两溪”重点流域综合整治,重要水源地保护和生态功能区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四绿”工程,“十一五”时期,累计植树造林1726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资源
   1.土地资源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239.3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5.5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92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87万公顷。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33.85万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1.39万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32.90万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8.63万公顷。
  2.海洋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比陆地面积大12.4%;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的4.5%;滩涂面积2068平方千米。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海洋生物种类20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200多种,贝、藻、鱼、虾种类数量居全国前列。
  海岸港湾资源。福建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位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321个(其中有居民岛屿98个),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1/5。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沙湾、沙埕港等7个,港口开发潜力大。
  (2)滨海矿产资源。福建海岸地质构造复杂,已发现的矿产有60多种,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1种,矿产地300多处。砂、花岗石、叶蜡石等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饰面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玻璃用石英砂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盐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好,盐田总面积11.02万公顷,宜盐滩涂超过2.67万公顷,可以大规模利用的盐化工业品有氯化镁、澳素、石膏、钠镁盐、加碘盐等。台湾海峡石油、天然气也已显现较好的资源潜力,海峡西部3个成油凹陷油气前景看好,有望在厦澎凹陷、乌丘屿凹陷、澎北隆起建设油气田,勘测油气总量2.9亿吨。
  (3)滨海旅游资源。福建山多海阔,山海兼容,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千姿百态的海蚀景观,加之沿海众多富有宗教、文化、军事、历史内涵的名胜古迹和新兴的港口城市,构成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其中有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海坛岛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湄洲岛以及“海上绿洲”东山岛等。
  (4)海洋能源资源。福建沿海地热梯度较大,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热水区域较多;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时数达7000—8000小时;沿海可利用潮汐发电的海水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潮汐能理论装机容量达342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033万千瓦,占全国的49.2%,居首位。
  3.矿产资源
  全省已发现矿产119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总数的69%。已探明储量并列入全省非普通砂石黏土类储量表的矿产99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5种,非金属矿产73种。上表矿区1561处,其中:大型58处,中型127处,大中型矿区均以非金属矿为主。
  4.野生动植物资源
  (1)野生动物资源。全省已记录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1686种,约占全国的30%,其中:鸟类550多种(含亚种),兽类150种(含亚种),两栖类46种,爬行类123种,鱼类817种(其中文昌鱼纲1目1科3种、圆口纲1目1科1种、软骨鱼纲11目25科63种、硬骨鱼纲24目152科750种)。已定名昆虫10000多种,全国昆虫共33目,福建除缺翅目和蛩蠊目外有31个目。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37种;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79种。鸟类中有85种是在福建首先发现并命名的,沿海湿地分布有水鸟12目28科194种,约为全国水鸟种数的71.6%;属于福建特有的有白背啄木鸟、橙背鸦雀、挂墩鸦雀、赤尾噪鹛、黄冠绿啄木鸟、小山蛙等;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鸟类有205种,占全部种类的90.3%;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鸟类有70种,占全部种类的86.4%。
  (2)野生植物资源。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其中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此外,有苔藓361种、真菌48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45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全省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
  福建加大对华南虎、金钱豹、黑脸琵鹭、南方红豆杉、兰科植物等的保护、拯救力度,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启动华南虎繁育与拯救工程,目前已成功繁育华南虎20只;在三明动物园启动金钱豹繁育工程,目前已成功繁育6只金钱豹;在明溪县启动南方红豆杉保护与人工培植利用工程,每年可提供南方红豆杉苗木数百万株。重点对沿海湿地水鸟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基本摸清资源现状及分布,发现黑脸琵鹭在福建有7处分布地,其中福宁湾、兴化湾和漳江口为越冬分布区;近年来新增白脸鹭、红脚鲣鸟、蓝脸鲣鸟、黄脚银鸥、遗鸥、白领翡翠、斑头大翠鸟、白腰燕鸥、黑冠鳽等10多种福建新分布鸟类物种记录。全省批建自然保护区85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22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53处,还建有自然保护小区(点)3300多处,总保护面积达80多万公顷,占陆域总面积的6.8%。批建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已建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全省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7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70%以上的主要江河源头森林植被,25%的天然湿地,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5.旅游资源
  “海峡旅游”是福建旅游最突出的主题,“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是福建旅游鲜明的特色。福建现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宁德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以及海上花园温馨厦门、温泉古都有福之州、海上丝路文化泉州、朝圣妈祖平安湄州、成功起点光辉古田、滨海火山日出东山、东海麒麟神奇平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福建现有8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地质公园、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森林公园、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座历史文化名镇、1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福建文化旅游资源灿烂多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海丝文化等六大精品文化,以及茶文化等一批内涵深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福建宗教多元,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遗址广为分布,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妈祖、陈靖姑、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民间信仰在海峡两岸影响很大。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等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此外还有20多种民间小戏分布于全省各地。
  福建物产丰富,福州的脱胎漆器、寿山石雕、武夷山的大红袍和安溪铁观音等名茶,惠安的影雕,德化的瓷器,漳州的水仙花、中成药片仔癀,古田的食用菌,莆田的荔枝、龙眼等享誉海内外。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佛跳墙、鸡汤氽海蚌均为一绝。
 


人口


人口统计
   2013年,福建人口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总量小幅增加,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人口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74万人。
 
人口增长率
   2013年,全年净增人口26万人,增长0.69%,增幅比上年回落0.0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5.88万人,出生率为12.2‰,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2.6万人,死亡率为6.01‰,提高0.2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23.2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19‰,回落0.82个千分点。
 
人口性别构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898万人,占51.45%;女性人口1791万人,占48.5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6下降为105.96。
 
人口年龄结构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571万人,占15.46%;15—64岁人口2828万人,占76.65%;65岁及以上人口291万人,占7.8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2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人口


受教育程度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2年,与2000年第五次普查相比提高1.51年。全省每10万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00年2967人上升为8361人,增加1.8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0602人上升为13876人,增长30.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3708人上升为37886人,增长12.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8317人下降为29801人。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90万人,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0万人,文盲率由7.20%降为2.44%,下降4.76个百分点。
 
民族分布
及人口比例
   福建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全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人口79.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6%。全省有19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8个、回族乡1个)、1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和567个民族村。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其中:畲族人口全国最多,共有36.55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1.58%,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5.87%;外省户籍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有24.19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0.36%以上;回族人口11.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4.56%,是全国回族发祥地之一;高山族人口423人,占大陆高山族人口的10.55%,是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3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5.30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8508.03亿元,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856元,增长10.2%。
 
财政收入
   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总收入3430.35亿元,比上年增加421.47亿元,增长14.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119.45亿元,增长19.3%;公共财政支出3068.80亿元,增长17.7%。
 
农业增加值
和增长率
   201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281.96亿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种植面积120.21万公顷,增加920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64.36万吨,增加5.05 万吨,增长0.8%。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51.55万吨,增长4.1%。全年水产品产量658.76万吨,增长4.8%。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4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18万公顷。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29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 1783.30亿元,增长5.3%,带动农户365.14万户。
 
工业增加值
和增长率
   2013年,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4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40.01亿元,增长13.2%。工业产品销售率97.45%,下降0.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982.23亿元,增长12.4%。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04.39亿元,增长1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25.00亿元,增长10.0%。全年全部工业产品(采掘业和制造业)销售收入中,销往省内比重为41.5%,上升4.7个百分点;销往省外的比重为36.5%,下降3.1个百分点;销往港澳台和国外的比重为22.0%,下降1.6个百分点。
 
外贸状况
   201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693.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出口1064.74亿美元,增长8.8%;进口628.48亿美元,增长8.2%。
 
外资利用状况
   2013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40个,减少8.3%。合同外资金额83.36亿美元,下降10.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79亿美元,增长5.4%。新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142个,新批对外投资额6.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7%和18.1%。对外直接投资实际投资额6.36亿美元,增长19.9%。
 


电讯


邮政业
   2013年,全省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总量完成(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45.0%;业务收入完成98.62亿元,邮政行业收入总规模列全国第8位;快递业务量完成4.45亿件,增长74.0%;实现收入61.56亿元,增长46.2%,快递业务总量及收入列全国第5位。
 
广电
   2013年,有线电视用户687.66万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20%,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63%。
 


交通


公路
   2013年,公路通车里程99535千米,增长5.1%。其中海西高速公路网4057千米,增长16.1%。全年旅客运输量4.6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30.64亿人千米;货物运输量6.99亿吨,货物周转量821.44亿吨千米,分别增长17.6%和6.5%。
 
铁路
   福建境内铁路由鹰厦线、外南线、峰福线、福马线、永嘉线、漳龙线、漳泉线、漳州支线、南平东支线、天湖山支线、赣龙线、杭深线(温福、福厦、厦深)、龙岩东支线、龙漳线、向莆线等组成,由南昌铁路局管理。截至2013年底,福建铁路营业里程2743.5千米,其中:国家铁路营业里程1054.2千米,合资铁路营业里程1689.3千米。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里程617.88千米;泉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里程238千米;武夷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里程220.2千米(包含江西境内35.2千米);龙岩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里程257.4千米;向莆铁路福建段390.82千米。全省高铁通车里程1146千米,占全国运营高铁里程的1/10,实现8个设区市通高铁。福建铁路拥有230个车站,2013年发送旅客650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8%;发送货物3366.1万吨,下降5.4%。
 
港口
   2013年,全年沿海港口新增货物通过能力2223万吨;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5亿吨,增长10.0%。集装箱吞吐量1169.39万标箱,增长9.0%。
 
民航
   2013年,全省未发生民用航空飞行、空防和航空地面事故,未发生机务、空管、机场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征候,无火灾和人员伤亡责任事故,航空安全形势平稳。全省5个运输机场保障航班起降 28.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起降8.34万架次,增长15.0%;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起降16.68万架次,增长14.1%;泉州晋江机场起降2.51万架次,增长18.4%;武夷山机场起降0.81万架次,增长34.0%;龙岩冠豸山机场起降0.07万架次,下降17.8%。各机场共完成旅客运输吞吐量3214.54万人次,增长14.4%;完成货邮运输吞吐量45.09万吨,增长11.1%。其中,福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92.59万人次,增长13.7%;货邮11.02万吨,增长13.7%。泉州晋江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63.44万人次,货邮3.88万吨,分别增长22.6%、8.6%。武夷山完成旅客吞吐量78.75万人次,增长14.1%;完成货邮吞吐量0.24万吨,增长44.4%。龙岩冠豸山机场完成旅客运输吞吐 4.46万人次,下降12%。
 
民用汽车
保有量
   2013年,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334.9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增长17.1%。
 

(    2016-01-2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中国区域经济招商网 河北绿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zgzhaoshang.com)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378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