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我市周村区(含文昌湖区)、高青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


 


 


 


 

        11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济南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反馈会,包括我市周村区(含文昌湖区)、高青县在内的全省34个区县被确认达到“国家规定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认定标准”。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临淄区、张店区(含高新区)、淄川区、桓台县、周村区(含文昌湖区)、高青县等区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11月24日至26日,以国家督学、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教授胡青任组长的国家督导组一行4人对我市周村区(含文昌湖区)、高青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评估认定。评估期间,市政府副市长刘东军,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洪刚,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新法,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专职督学高权,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晏刚及两个区县的政府领导陪同。


 

        评估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和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评估期间,国家督导组听取了区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及答辩,查阅了两区县的档案资料,分别召开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四个座谈会并进行了问卷调查,还深入学校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随后,分两组实地抽查验证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校1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中4所、小学10所、教学点1处,涉及内容共计9大项53款。

 

        评估过程中,国家督导组专家对我市近年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一是完善创建机制,引领均衡发展。从人人都有学上的初步均衡,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均衡,再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高位均衡,我市一直在求解教育均衡的道路上聚焦高位、执着探索, 形成了坚持高位均衡为标准、条件均衡为前提、队伍均衡为基础、管理均衡为保障、质量均衡为目的“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浓厚氛围、强化培训、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典型带动、压实责任、一校一策、突破瓶颈、聚焦难点、凝聚智慧“十项措施”并举的创建机制,重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面改薄”、规范全市财政教育投入使用管理等各项督导检查活动。今年以来,通过省市先后六轮次的督导评估,配合以综合与专项督导、定期与随访督导,对整改问题跟踪督查,重点问题靠上指导,难点问题协调落实,较好地解决了多年困扰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分类指导其它未经国家认定的区县对照标准,提前谋划,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一盘棋,一手抓条件水平提高,一手抓内涵质量提升,坚持以高位均衡促深度公平,整体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强化条件均衡。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异,促进了义务教育县域内校际间均衡。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是否均衡,综合差异系数是一项重要考核指标。2014/15学年度初中和小学综合差异系数,高青县分别为0.26和0.50,周村区分别为0.3655和0.5107,均不高于初中0.55和小学0.65的国家标准。近三年来,义务教育经费连续实现“三个增长”;两项教育附加征管用规范,土地出让收益和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计提教育的比例均不低于10%,受检区县分别制定了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优惠政策。周村区投资2.8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各5所,新增校舍面积85418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00540平方米,11处学校新建塑胶运动场地,新增实验室29个,投资2293万元用于新增教学仪器、图书、计算机的配备。高青县投资近7亿元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6处,投资2550万元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安排专项资金22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补,投入3000余万元对32处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全部进行了提升改造,其中新建塑胶运动场16个。中小学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三是统筹城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均衡水平。为提升农村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激励教师从城市向农村、从优质校向薄弱校合理流动,我市积极推动校长、教师有序交流,促进了全市教师队伍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周村区对原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的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了新的周村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区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名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见》、《关于加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团队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制定了教师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高青县实施教师弹性岗位改革,县财政每年拿出300多万元用于解决教师职称评聘困难问题;不断加强编制管理,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考等有力措施优化教师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统筹全县城乡师资的实际需求,落实支教计划,2013-2014年,163名教师参加了校际交流轮岗,其中72名农村教师到县属学校跟班学习;设立了教师培训专项资金,2012-2014年投入资金156万元,与华东师大等联合举办校长和教师培训班。


 

        四是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周村区2012年将全区小学划分成六个城乡发展联合体,2014年始开展了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双体”平台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缩小区域内城乡间、学校间的办学差距。多种举措促进家校合作,实现了家校共育:整体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每年一次“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成立区级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研究会、班主任研究会;设立20万元家庭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金;打造本土专家团队,目前拥有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79人、辅导员36人、志愿者54人,培训城乡学校家长3万余人次。高青县特聘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王敏勤教授担任县政府教育顾问,定期指导教育工作;县政府与市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举全市教育之力支持高青教育发展; 4所初中与青岛开发区实验学校等结成了帮扶对子; 总投资9000万元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建设集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的山东师大高青实验学校;推动县域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发展。


 

        五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我市以质量均衡为目的,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积极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周村区自2014年暑假始,投资100余万元,为12所小学引进了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联合推广的公益项目——“梦想中心”,在梦想课程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全区校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得到全面提升。高青县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开设了“习惯养成教育”、“尚德”德育课程体系、“校园吉尼斯”等特色课程,开发《黄河文化》、《感恩读本》等校本课程30余种;成立了高青县青少年书法协会和高青县青少年武术协会,组织“百灵”艺术节、“布谷”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成为全国第一个借助数字化教学系统整建制开展书法教学的县并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小学中国书法数字化教学基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深入推进,不仅使我市校园环境成为靓丽的风景,而且促进了学校精细化管理,使办学行为日趋规范,校园文化内涵发展更加丰富,素质教育实施继续深入,中小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师生面庞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育人环境变得越来越优越。

(    2015-12-1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