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合肥人的“钱袋子”整体来看是变得更鼓了,你是不是也在其中呢?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获悉,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766元,同比增长10.5%。
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
今年上半年,合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766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25元,同比增长9.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4元,同比增长9.9%。
在全国范围内,合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分别比全国及全省高1068元、3483元,增速分别比全国及全省高1.9、1.2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比全国及全省高1974元、1761元,增速比全国及全省快1.0、0.5个百分点。
在省内的增速位次同比也在前移。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马鞍山市;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前移两位,仅次于滁州市。
合肥成安徽工资收入最高城市
上半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合肥人的整体收入水平为何能不断增长?统计专家表示,今年上半年,合肥市GDP同比增长9.4%,全市经济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财政收入1~6月也累计完成613.6亿元,同比增长12.4%。
同时,合肥已成为安徽省工资收入最高的城市。数据显示,2015年合肥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63626元。合肥市2016年部分职位(工种)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与去年相比,平均增幅6.5%。
经济因素之外,政策因素作用显现。今年1月1日起,合肥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定指导线由年人均不低于2100元调整为3266元,同比增长55.5%。
同时,全市加大兜底保障资金投入,2016年实行的农村低保、五保提标,市县两级财政预算投入2.42亿元,其中新增投入7442万元,增长比例达到44%,以后每年按照8%的提标比例增长。此外,根据全国统一标准,企事业单位离退休金同比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