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从12个方面对“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作了具体部署,为中国抢占新一轮流通业革命的“先机”指明方向,尤其对近两年方兴未艾却又饱受“最后一公里难题”困扰的农村电商来说,此次《意见》的颁布恰逢其时。
从历史来看,流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承担着产品进入市场、实现价值和满足消费需要的双重职能,物流与生产密不可分。而对于流通软硬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通过“互联网+流通”的改革,有希望解决农村电商的诸多痛点问题。
李克强总理曾在多个场合力推“农村电商”,要求以互联网缩小城乡差距。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并且坚持精准扶贫,促进农村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但相比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农产品存在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成本偏高、效率较低、等问题,这大大的抑制了我国农村电商建设的发展速度。
宁乡电子商务进农村新经济业态以传统产业为融合契机,以互联网思维为动力,以市场重构为品牌新生,将县域经济格局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高度去催化,将品牌版图由区域化向全球化的宽度去演绎,符合大势所趋,亦大有作为。
一、宁乡发展农村电商的必要性
1、打造产业引擎,激发资本活力。将市场变化需求与智能设计制造无缝对接,极大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使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将资源整合与品牌构建有效融合,推进农业生产向精确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由此产生的新投资方向和投资布局更有效合理,从而助推产业经济的提质增效,激发产业资本活力。
2、扩大有效需求,挖掘市场潜能。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支持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物流配送、餐饮家政、育幼养老、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同时,催生一大批新的产业业态和消费业态。
3、营造浓厚氛围,激活市场细胞。在功能上和创新平台上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自由流动,让“草根”创新蔚然成风,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充分调动宁乡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真正汇聚起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
二、宁乡发展农村电商的可行性
宁乡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能力稳步提升,综合型应用平台、垂直型行业平台开始在经济社会普及应用,互联网产业逐步兴起。因此,发展农村电商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1、具备较好的产业支撑基础。形成了由光纤网构成的宽带信息骨干传输网络,基本构建了“无线宽带城域网、移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网络”综合性、立体型的综合网络架构;涌现出了一批以金道云商、宁爱商城等为代表的优秀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在技术研发、行业应用、市场拓展上具有较高水平;易呼百应等第三方平台,探索社区互联网业务取得初步成效;豪德商城、淘啊淘、田田圈、舍得车务、邮政、供销等积极发展线上业务,布局农村网点;加加、圣得西、多多面业等进驻互联网拓展线上销售;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后,与阿里巴巴、京东签订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农村淘宝”及“京东宁乡特色馆”助力惠民富民及农产品进城。
2、具备较完善的行动指南。《湖南“互联网+商贸流通”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已在宁乡落地。《行动计划》支持县域电商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体系”电商模式,提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电子商务平台,着力再造县乡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根据《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商电函〔2013〕91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13〕67号)、《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20年)》、《长沙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等文件精神,结合宁乡实际,编制了宁乡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3、具备一定的融合应用基础。互联网在消费品、装备、原材料等各行业的渗透应用已全面展开。从下游到上游、从消费到生产、从外围到核心,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沿价值链逐步逆向渗透,距离消费者越近的环节,互联网融合程度越深。通过邮政、金道云商、京东服务站及其他线上商城等销售业绩反应,宁乡人民对互联网购物的热情和信任程度越来越高,大众点评、滴滴打车等深入人心。
三、宁乡发展农村电商须破解的难题
当前,宁乡互联网产业仍处在市场活跃、规范不足,热情有余、基础不强,认识不一、发展不均,物流不畅、覆盖不全的初级状态。在思想上,干部群众对县域电商不知道、不认同、电子信息水平不高;在资源上,农业品牌多而散,缺乏举旗式的企业领袖;在人才上,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缺少互联网的系统思维;在产业上,传统企业竞争力不强,进化、升级能力不足;在物流上,缺乏专业物流营运商,快递不能进村入户,域外快递价格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1、特色农业等利用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仍有待探讨。虽然宁乡花猪、灰汤鸭、沩山毛尖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产业基础良好,但目前宁乡针对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网络销售的产品主要附加值低、销售量有限,产业贡献小;其二,现有网上充斥价值低、质量差的类似产品,由于“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宁乡花猪、灰汤鸭、沩山毛尖的品牌形象和价值;其三,目前,对于花猪、灰汤鸭、沩山毛尖这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尚不清晰,无论是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外来投资主体都缺乏对于该领域的投入和投资热情,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乏力。宁乡农业资源优势明显,未来农业名品的辐射范围必须借助电子商务的渠道突破县域界限,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其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方法仍有待验证。
2、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总体环境亟待优化与改善。宁乡县电子商务总体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宁的网商中,除一少部分为企业电商外,很大一部分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运营,从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为兼职状态,由于没有正规的注册,仅以朋友圈为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工商、商务、税务等部门很难介入,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证。出于成本和便利性考虑,更多网商选择居民区作为其仓储和办公场所,这些场所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周边配套不完善,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宁乡县电商在地域上较分散,几乎覆盖了包括玉潭、城郊、历经铺、金洲、沩山、灰汤等在内的多个区域,电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氛围不浓厚。此外,宁乡电商产业起步晚,在人才政策、产业扶持、资金等方面的发展软环境还需要完善。
3、电商企业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成本普遍偏高。宁乡县电商速递市场发展快速,入驻快递企业有邮政速递、顺丰、百世汇通、易速、优速、快捷、申通、韵达、圆通、汇通、中通、国通、创一、天天、京东、宅急送、德邦、速尔等18家,全县物流快递收派配送中心有20多家。2015年快递业务量合计512.6万件,农村占比40%。本地电商企业一是厂家自建网络销售公司,网络渠道主要通过淘宝、京东、贝贝网等国内巨头电商平台企业,产品发售全国;二是以搭建自有平台为主,产品较为多样,瞄准本县同城配送、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市场。目前各乡镇已建立顺风、申通、韵达、圆通、中通的快递代办点,主要是针对下乡邮件的配送和收寄两个环节,代办点对各类邮件都不上门投递,电话通知到镇上领取,领取邮件时小件收2元、大件收3—4元的延伸服务费。物流成本普遍偏高,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推进。
4、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先进理念与高端人才双重缺失。网络经济时代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家的思维和理念与时俱进。宁乡县传统企业的发展理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对电子商务的战略性认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企业家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和危机视而不见,部分企业家则认为电子商务太过于高科技,又敬而远之;其二,对于电子商务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保持高度谨慎状态,按照传统企业运营的成本控制方案,让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各项工作难以开展;其三,对电子商务的业务规律缺乏认识,存在明显的急功近利现象,盲目跟风,一味的寻求政策补贴,使得企业电子商务业务缺乏稳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从电子商务的人才构成来看,宁乡县电商人才缺失,多数都是传统企业转型探索,真正的互联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四、宁乡电子商务进农村新经济的振翅之路
1.重塑“生态”链-导入互联网基因的宁乡产业体系再造。一是提升在线商品化水平。深度整合全县资源、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结合“一乡一品”工程,大力挖掘宁乡故事和品牌文创包装,有序推进具有地域特征的产业格局;完善产品QS许可认证、可溯源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和经营主体转向网货终端市场。二是推进特色体验展馆建设。构建特色中国·宁乡馆(淘宝)、中国特产·宁乡馆(京东)、名优特农产品线下体验馆“三馆合一”体系,推动线上营销与线下流通融合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快捷的购物环境。三是鼓励工业企业拓展网上交易业务。借助慧聪网等第三方平台,开展“一揽子”贴身服务,拓展信息获取产品销售渠道,促使县内中小企业由传统的作坊式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电商模式。四是“散点经济”转型为“平台经济”。整合“城乡惠”平台资源,政企合作建设宁乡县智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完善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农业信息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开发等农业农村数据和视频,实现可视化展示、数据化分析、信息化互动。五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精准扶贫脱贫。完善“精准扶贫”平台,将全县贫苦户进行全面摸底,根据地域、致贫原因、脱贫方式的不同分板块导入平台,选取银行、企业、保险公司等作为会员企业参与,接受爱心人士成为会员,在平台上实现双向选择,扶贫对象与受助对象网上签订协议,通过种植、养殖、务工、创业等渠道为贫困对象输血。
2.重塑供应链-聚焦实体经济转型和互联网新经济的供应链创新。一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积极申报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全国试点县,探索“政府+运营商+服务商”的信息进村入户可持续机制,力争益农信息社建设覆盖全县行政村的90%以上,让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进到村、落到户。二是整合物流快递资源。争取阿里集团旗下的菜鸟物流同村淘服务站同步入驻或鼓励邮政实施“邮乐购”服务,促进商贸企业与快递企业联营拓展农村物流配送,实现快递合流分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确保乡村快递有效覆盖,并引导现有冷库企业拓展冷链储运,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发展冷链物流,构建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三是完善乡村网务站点。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农村电商综合服务需求,根据《宁乡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宁乡县政府 武汉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关于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合作协议》,结合基层供销社恢复工程、精准扶贫要求,做好村淘合伙人、淘帮手以及京东乡村合伙人、推广员的招募工作,建设一批村淘服务站、京东帮扶店,并引入阿里集团的蚂蚁金融等公司,增加信息发布、充值缴费、微贷、电子结算、小额现金存取、快递包裹存取等便民服务。四是引导商贸企业转型。鼓励人人乐百货、义乌小商品、九龙仓奥特莱斯、红星美凯龙、天祺百潮汇等商贸综合体积极发展线上业务,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推进实体连锁的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同时,推进县级电视台和县域本地化电商融合,吸引商贸综合体的实体店铺上购物网本地生活频道开店,使终端市场更加透明,让本地消费者更加便捷,打通企业到县域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五是推动服务业触网。积极推动餐饮服务业等发展互联网业务,拓展互联网订单、半成品配送、厨师上门服务、小时工等线上成交率;通过扫描二维码预订、点菜、结算等提高服务效能,减少消费者的等候时间。六是促进电商产业园落地。支持打造“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创业综合体”,孵化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企业,支撑商贸业的人才、技术需求。推进与中关村创业街的战略合作,协同引入优质电商产业园,吸引龙头企业、创业导师、风险资本、市场营销等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加速落地“阿里巴巴电商产业园”,推动宁乡零售商打捆上线。建设好“京东湖南·宁乡特色馆”,为宁乡农产品走出去开通快速干线。
3.重塑价值链-推进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打造特色地理标志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注册综合性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宁乡安全食品”、“中国·宁乡土花猪”、“中国·沩山毛尖”、“中国·灰汤贡鸭”、“中国·宁乡服饰”、“中国·宁乡材料”、“中国·宁乡门业”等门类或品牌,形成“特色宁乡”品牌系列,解决产品品牌杂、小、散的问题。二是挖掘知名度高的示范点。打造茶叶、养殖、蔬菜三大“宁乡+农业物联网+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商平台”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选择条件最成熟、基础最扎实、效果最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基地。三是把握互联网思维的品牌营销。当营销从传统时代转向数字时代,新时代营销的任务就变成了通过新的渠道创建价值、沟通价值、交付价值。从“一颗橙子”看话题营销,“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的广告语把握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心理,以自媒体宣传,形成圈层影响,通过自建官网出售“储橙”,强化品牌的独特性。当然品牌营销背后是需要产品培育、合作生产、销售渠道、品牌塑造、电商渠道搭建、配送“次日达”等一系列高标准的经营过程作为支撑的。
互联网在改变着世界,物流、供应链同样也在改变着世界,“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发布,必将促进要素更有序流动、资源更高效配置、市场更深度融合,也必将为宁乡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新一轮机遇。
(长沙市商务局 2016-10-25)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