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五年 | 科技创新舞动经济强省之翼
文 | 边建军
一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
5年风雨兼程,波澜壮阔。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风险隐患增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取得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谱写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诗篇。
5年披荆斩棘,高歌猛进。这5年,于燕赵,同样激情澎湃。河北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揽全局,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征程上,书写了最精彩的篇章。
二
回首5年的河北往事,我们在思索:是什么让燕赵大地活力迸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年奋进,科技创新是河北的不竭动力。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议会场。 《河北日报》记者孟宇光郭昭摄
5年来,河北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6%。攻克了卫星组合导航、高效太阳能电池、高速动车组、焊接机器人、超薄硅片切割、农业新品种选育等一批关键技术,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长城SUV汽车、石药丁苯酞、东旭液晶玻璃基板、晨光天然色素、张杂谷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不断涌现;创建了中关村·保定创新中心、秦皇岛海淀分园等一批协同创新示范样板,与科技部、京津采用“1+3”模式共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截至目前,已与京津合作共建科技园区55个、创新基地62个、创新平台157个,引进京津高科技企业1300多家,技术成交额93.2亿元;唐山轨道客车公司的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创下487.3公里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代表着当今高速动车组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晶龙集团的“博秀”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4%,创P型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新高,成为业界翘楚;河北师范大学孙大业院士在“植物钙调素的功能及其信号转导机理”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完成的“硬度的微观理论及新型亚稳相设计”,破解了困扰科学家的百年难题;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研究的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国际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实现了中国高端生物技术原创零的突破……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河北发展的新动能。
三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2017年5月25日,省委、省政府在石家庄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河北省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庆祝即将到来的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场科技界的聚首,预示着河北正在翻开新的篇章。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河北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如此迫切;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河北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影响如此巨大。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机遇在河北叠加交汇,河北科技事业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只有抢抓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落实去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全力以赴,才能推动河北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企业只有不断研发新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发展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劲的竞争力。我们只有做强企业主体,打造技术创新集团军,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双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达标、企业研发投入跃升、新型研发组织建设等行动,才能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什么样的土壤,生长什么样的庄稼。一个地方的环境,是一种氛围、一种气候、一种生态系统。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种子生根发芽,而且能护佑茁壮成长。我们只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围绕制约河北科技创新的主要瓶颈,改革完善人才引进使用、资金投入分配、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双创”、开放式共享式创新等机制,才能让创新创业火起来、旺起来。
科技强则河北强,科技兴则河北兴。让我们拭去征尘和汗水,乘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东风,带着光荣与梦想,奋发作为,创造河北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