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数据为媒 金融与他们的“多向奔赴”

  “不需要复杂流程,足不出户,全流程线上当天完成审批并放款,这效率杠杠的!”深圳某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表示。

  上述公司大力点赞的是中国银行线上贷款产品“小微速贷·银税贷”。依托“小微通”,通过“画像数据+银行信贷产品规则”匹配优选,畅通企业融资之路。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下简称“深圳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杨文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了解到客户的融资需求后,第一时间联系并引导客户线上申请,客户通过手机操作后迅速获批300万元银行贷款,快速满足了融资需求。

  这也是深圳市“小微通”企业畅通工程首批支持落地的业务。《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小微通”“个体通”等产品都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指导下,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推出的征信产品,这些产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产品供给对接难、匹配难这一痛点,以征信产品创新推动信贷产品创新,以信贷产品数据需求推动征信产品优化升级,实现地方征信平台与银行的“双向奔赴”,精准助力民营小微融资,为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征信赋能

  做好银企间的“信贷需求翻译器”

  据介绍,“小微通”是一个面向深圳市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融资畅通工程。记者了解到,“小微通”提供统一、便捷的融资需求提出入口,依托地方征信平台数据库自动补全100+项的企业画像信息,只需要3分钟即可完成融资需求收集全流程。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为企业提供信用融资“通行证”,做好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贷需求翻译器”。

  除了“小微通”,依托深圳的地方征信平台推出的类似服务还有很多。“个体通”即是其中一例。

  深圳农商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该行能在“当日完成签约,次日放贷”的底气就是“功课足”。据介绍,该行联合深圳地方征信平台,通过深挖归集的全市73家信源单位21.31亿条数据,推出了运用公共信用评价体系的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产品,从贷款申请到合同签约、提款、用款等环节均可线上操作,支持随借随还,贷款利率也从以往的6%下降至4.9%,降幅接近20%,有效降低个体工商户融资成本、提升了融资质效。

  “精加工”“准利用”

  助力产品创新

  不只企业,银行也直呼“好用”。深圳中行有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受限于地方特色数据的缺失,我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受到一定制约。”该负责人解释,在线上产品创新方面,此前以总行开发全国通用产品为主,缺乏更贴合深圳市场的特色产品;在智能风控方面,主要以公示公开数据和人民银行征信数据为主,缺少地方委办局的政务数据。这一情况正随着地方征信平台的启用而得到改变。

  作为首批试点银行,深圳中行积极参与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已接入了社保、公积金、工商、环保、用气、用水、资质补贴、不动产查询等数据,基本可覆盖全部普惠金融业务场景。“这有效支持我行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增量扩面。”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深圳地方征信平台不仅提供数据,还可根据银行需求定制开发产品,加速业务落地。“知税贷”是深圳中行面向深圳市场推出的一款全新科创特色产品,通过融合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提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等信息,打造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精准测算模型,支持在线申请、实时测额、自动审批,纯信用额度最高至500万元、年化利率优惠。通过与地方征信平台互联共通,自上线以来已有5000家科创企业进行申请,累计核定预授信额度超过100亿元。

  要实现产品开发并不容易。收集共享数据只是第一步,如何进一步清洗、加工,以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产品形态稳定输出,则需要专业的征信公司持续推动。

  如何实现数据的精加工和准利用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相较而言,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的数据在信息时效性和数据颗粒度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一方面,平台能够及时地反映企业的法人、注册资本、注册地址等工商信息的变更情况,帮助银行更快地识别企业是否正常经营,及时识别管控存量客户风险。另一方面,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剖析和挖掘,进一步展现数据隐藏的深度信息,可以帮助银行实现企业的线上精准划型,不仅可以减少人工录入、改善客户体验,还便于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策略。

  数据为媒

  搭建四方联结“桥梁”

  今年是《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10周年。十年来,人民银行不断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征信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信贷数据之外的“替代数据”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的作用。

  这些“替代数据”往往零散分布在多个地方,而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掌握的涉企信用数据正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除了深圳之外,已有不少地区在探索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经过多方实践,“政府+市场”模式被视为可行之道。

  “深圳地方征信平台这种‘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服务模式,解决了由于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导致的对接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大幅提升了数据归集效率。再由平台向金融机构输出、赋能,将这部分替代数据作为企业金融信息的补充,为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搭建起银行、企业、政府、社会四方联结的‘桥梁’,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个体通’‘小微通’等系列产品,提高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可得性,在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是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在深圳又一生动的实践,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小微通”“个体通”这样的探索只是开始。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表示,将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指导推动“科创通”“绿金通”“深港跨境通”系列征信产品上线,进一步助力金融机构针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杨致远  2023-11-23)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