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李冰琪香港报道
11月27日,“香港财经论坛2023:探讨香港国际化之优势与高质量发展”在香港举办。论坛由香港经济日报与南华早报合办,《财经》杂志联合主办,以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协办。
论坛聚焦三大议题,包括香港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角色和机遇,香港如何发挥金融、创科、法律及人才等不同领域的国际化优势,以及香港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如何为中外企业创造机遇。
论坛中的第一个对谈以“拥抱新机遇扬帆新征程”为主题,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之香港机遇。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及经济学讲座教授蔡洪滨表示,对于有言论指,香港在走下坡路,他认为这是伪命题。
他表示,并不能从宏观数据单一地看待香港的现状,在他看来,香港有“一国两制”的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法律方面,香港是中国境内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其他方面,香港的气候优势以及多元的文化等。
蔡洪滨称,香港今年预计4%的经济增长已超越全球大部分城市。随着全球经济好转,相信香港会恢复快速发展。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富卫集团主席马时亨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设基于人才及制度两大因素,过去数十年,香港在金融、会计、法律、仲裁方面有大量人才,《施政报告》也有吸引人才措施,但制度则需要经常优化,当中包括简化上市手续,提高公司上市的意愿。
马时亨续指,要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需要居安思危,而且一定要进步,如拓展绿色金融,而财富管理业务拥有极大潜力,因为这样做,既可发展大湾区市场,也能瞄准中盟及中东机遇。
马时亨表示,截至11月27日,香港债券发行量排在全球第三,仅次于内地和韩国;银行业方面,全球前100间银行,其中75间在香港设有办公室,香港银行从业人数近10万人;保险业方面,全球国际活跃保险集团(Internationally Active Insurance Groups)有55间,香港就有3间,而新加坡、日本则分别有1间、4间;财富管理方面,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达4.6万亿美元,新加坡则为4万亿美元。
此外,他指出,香港今年至今只有61家新股上市,新股发行数量同比减少19%。同期,纽约、新加坡IPO宗数同比则分别减少16%、50%。他坦言,全球新股市场都不景气,在此背景下,港交所应简化上市流程,吸引更多公司来港上市。
此外,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表示,国家强调的内外循环节点就在香港。他进一步举例,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下,香港拥有资金自由进出、自由的贸易和投资制度和简单低税制等优势。
蔡冠深亦提到,除了高端人才以外,香港还需要引入低端劳工,比如洗碗工,地盘工等,以提升整个劳动力体系。香港人才需要普通话的能力亦同时需要英语的能力,意味着香港需要发展内地市场,亦需要增强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