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0日,国新办举行《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相关负责人与会,介绍解读白皮书有关内容,并就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作答。
本报讯 记者李子晨报道 “十年来,我们的企业与共建国家有关方面建设运营了蒙内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批铁路项目。这些铁路的开通为当地民众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在10月10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尤其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赞誉。
丛亮介绍,一是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中欧班列完善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构建起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形成了“海陆互联、多向延伸”的空间布局。截至9月底,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运送货物占中欧贸易总额比重从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
二是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欧班列具有安全、稳定、富有韧性的优势,运输货物品类不断丰富,在开行初期以数码产品为主,目前已扩大到53个大类、5万多个品种产品。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在国际物流运输受阻情况下,中欧班列运行实现了逆势增长,年均增长26.3%;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近1500万件,被誉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
三是推动了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欧班列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累计运送货物超过3000亿美元,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邮政专列”以及“班列+园区”“班列+口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产业、贸易、投资、就业等方面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大量发展机遇。
“今年9月,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成功举行,来自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论坛,形成48项合作成果,为深化中欧班列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丛亮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共建国家共同维护好、发展好中欧班列这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新活力。重点是构建‘四大体系’。”
具体而言,一是高效运输体系,将加强战略规划对接,加快完善中欧班列多边、双边政府间合作机制,统筹疏通口岸、通关、运输线路等各环节的“卡点”“堵点”,不断夯实国际合作基础;二是安全治理体系,将以加强中欧班列沿线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深化信息交流与执法合作,共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打造国际运输安全典范;三是多元通道体系,将在建好用好现有运输线路的同时,共同开拓新的国际运输通道,加快形成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多元化的格局,同时将继续发挥各类投融资渠道作用,为通道建设提供相关支持;四是创新发展体系,将共同推进中欧班列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积极探索发展“人文班列”“旅游班列”等新模式,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应用,让中欧班列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国际商报 2023-12-0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