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共识够多,国际社会需更多实质行动

■ 宋 微 王 奕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此次会议是《巴黎协定》生效后首次全球盘点,旨在评估实现《巴黎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亦被视为实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重要转折点。

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受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估计,在当前排放量的基础上,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减少28%,才能实现《巴黎协定》中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要减少42%才能实现1.5℃的目标。同时,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多个月,而在气候危机加剧的一年中,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包括夏威夷的火灾、北非的洪水和地中海的风暴,所有这些都在不断夺去鲜活的生命。从长远来看,未来几年全球变暖幅度恐将突破1.5℃。科学家们表示,超过这一阈值,人类和生态系统将难以适应。

发达经济体未履行其气候承诺加大了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难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失信加剧了气候不公平以及南北国家间的差距。对于排放量较低、极易受到气候影响的脆弱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是首要任务。发达经济体的历史累积排放量相对更大,但较贫困国家正在不成比例地遭受气候灾害导致的损失和损害,这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另一方面,未兑现国际气候融资的承诺使得气候难民问题激化。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经济体承诺每年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个承诺一直没有兑现。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问题正在威胁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岛国面临的领土消失的问题迫使岛国人民迁移到其他国家生活,沦为“气候难民”,从而导致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加强多边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各国须意识到气候问题存在的事实,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西方国家应该意识到,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无力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也终将反噬西方自身。虽然各国从未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就逐步停止燃烧所有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达成过共识,但相较于“逐步减少”“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碳捕获技术、碳排放交易成为近期气候谈判领域的热门话题。美国、印度等一些依赖化石燃料发展经济的国家提出,可以重点开发“减排”技术,重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排放”,而不是“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本身。与此同时,建立解决气候“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资金安排一直是COP大会的焦点所在。另一方面,COP28应发挥其会议平台的作用,促进多边合作。COP28候任主席贾比尔表示,信任重建需要捐助国履行其过往承诺,包括对绿色气候基金增加投资,以及在COP28会期内做好“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运作和融资安排。这就要求COP28发出推动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推动各方协商明确气候变化议程和进路,确保全球气候治理沿着正确的道路行稳致远。

当前,全球气候问题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应当抓住COP28这一“机会之窗”,就减排与能源转型,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等尽快达成共识,并采取有效的国际合作,为解决气候问题开辟一条新道路。

(作者分别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

(国际商报  宋 微 王 奕  2023-12-1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