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

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金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5〕37号)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推动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持续深入发展,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群众运动的优势,全面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治理影响群众健康的危害因素,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影响健康的主要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干预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按照国家、省上统一部署,结合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把改善人居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以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现代金昌、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家园为目标,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整治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整治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区)、乡(镇)、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老旧社区为重点,配套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运输、处置设施。推行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模式,加大污水处理工程改造提升及中水利用项目建设力度,逐步推进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切实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率,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加快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循环利用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大力发展节水、绿色、生态、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规范农药包装物和农膜等废弃物处置,实施农村“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等工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秸秆随意焚烧。深入实施生态环保“十大工程”,开展治脏、治乱、治差、治污、治堵“五治”专项行动,加强生态建设、推动节能减排、推进固废利用,努力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实现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和处理,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条件和城乡水环境。深入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菜市场示范工程建设,改造升级老旧集贸市场,优化市场布局、完备硬件设施、理顺管理体制、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经营秩序。严格落实畜类定点屠宰制度,积极推行禽类定点屠宰,引导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改变交易条件简陋和环境脏乱差现象。扎实推进“6213”交通行动,全面开展“畅、安、舒、美”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对公路、车站、机场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对铁路沿线、城市进出口道路两侧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和“白色垃圾”的收集处理,做好新拓建道路绿化。按照城中村融入城市、近郊村服务城市、远郊村依托城市、偏远村相对集中居住的路径,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城中村改造。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以推进“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五大项目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制订村规民约,落实清扫保洁制度,开展连线成片的村庄整治,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最美家庭”创建活动,改善人居环境。到2020年,完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危房改造、自来水入户全覆盖,畜禽养殖区与居民生活区分离,做到村容整洁、院落干净。具备条件的乡道、村道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明显提高,达到“十三五”规划相关目标要求;建成12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全市70%以上村庄达到环境整洁。(市爱卫办牵头,市爱卫会成员单位配合)
    (二)切实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把饮水安全作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从水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监管体系,强化水质检测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实施金川峡水库水源地保护项目,加大水资源保护和金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金川河河道清障工作,规范设置水源地标识。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地保护工作,实施水源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区采矿勘探行为。加快植树造林、森林资源培育、封山育林步伐,充分发挥大自然的水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解决县、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巩固提升农村学校、农村人口饮用水工程供水能力。健全完善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不间断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在线动态监督。健全完善卫生监督监测结果信息通报机制,加强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和日常性监督检查,强化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使用和销售的卫生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各行业水质检测资源配置,通过支持规模较大水厂水质化验室建设、与现有水质检测监测机构合作共建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满足水厂运行的水质控制和管理要求,提高运行效率。城区逐步实现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全部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能力,县、区具备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市水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国土资源局配合)
    (三)加大农村改厕及管理力度。把农村改厕作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整合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把农村改厕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异地搬迁、危旧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工程结合起来,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进程,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加大农村公厕建设经费投入,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公路沿线要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加强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改厕宣传,抓好典型示范作用,推广成功经验,教育引导群众主动改厕和使用卫生厕所。加强对已使用卫生厕所农户的后期管理,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卫生厕所,巩固改厕成果,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改厕适宜技术研究,积极推广节水型卫生厕所,在居住相对集中的村社推广粪便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三格式化粪池卫生厕所或“四格式生态厕所”等新技术。在城镇化程度较高、可以利用城市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的地区修建具有完整下水道的水冲式厕所。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项目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方投入的改厕筹资模式。力争到2020年,永昌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2014年底的基础上增长10%,金川区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市爱卫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四)科学预防控制传染病和病媒生物。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疾病防控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落实传染源管理、危险因素控制、防病知识普及、社会心理支持等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做好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防控工作。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调查,根据疾病流行规律和研判情况,及早动员部署,针对不同病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爱国卫生机构队伍的群众工作优势,强化专业防控和群众参与的协作配合,坚持群防群控,形成共同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工作格局。协调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大疫情防控、重大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卫生防疫保障等工作。在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组织开展环境和饮用水消毒、食品安全保障、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和垃圾粪便收集处理等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建立完善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专兼职人员技术培训,切实提高病媒生物防制能力。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及时加强对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监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群众性除“四害”活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积极探索建设病媒生物防制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管理和服务行为,逐步实现病媒生物防制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市卫生计生委、市爱卫办牵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五)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甘肃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和“金昌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医院、街道(社区)等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结合各类健康主题日,组织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加大新闻媒体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公益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行业职业卫生问题,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相关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疾病预防、营养卫生、吸烟有害健康等健康知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摒弃乱扔、乱吐、乱贴、乱行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加强健康教育内容建设,组织发布科学防病知识,及时监测纠正虚假错误信息,坚决取缔虚假药品等广告、打击不实和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时要积极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推动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继续实施“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活动,打造一批健康教育品牌活动。按照“健康教育进家庭”和“中医适宜技术进家庭”要求,全面推进全市基层健康教育“村级三件事”活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健康文化墙建设、健康沙龙活动)。力争到2020年,使居民日常保健、疾病防治、应急救护、中医适宜技术、卫生计生政策等知识全面普及,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6%。(市卫生计生委、市爱卫办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配合)
    (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一批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设施、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改善城乡居民运动健身条件,逐步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不断拓展健身渠道,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将内部体育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公共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体育师资补充、活动场地改善、设施器材配备、经费投入保障等方面加大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扶持力度。按照国家规定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加强职工体育,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制度,建立职工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广泛开展适合居民特点的社区健身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群众经常、持久参加健身活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行业体协和人群协会的优势,组织开展有创意、有规模、有趣味性的群众体育活动。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和规范传统养生健身活动。加强全民健身科学研究,推广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方法,指导个人根据体质和健康状况开展适合的健身活动,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到2020年,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人数比例达到3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市体育局牵头,市规划局、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
    (七)积极开展无烟环境创建活动。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落实各项社会控烟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烟工作。积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不送烟的社会风气,营造全面控烟的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严格遵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厅字〔2013〕19号)规定。严格落实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有关法律规定,将青少年作为吸烟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群。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继续实施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医疗卫生单位全面禁烟活动,积极开展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单位、无烟公共场所和无烟草广告城市创建活动,努力营造无烟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市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率先建成无烟单位,成人吸烟率下降到20%,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市爱卫办牵头,市爱卫会成员单位配合)
    (八)巩固提升卫生城镇创建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制定完善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制度措施,形成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行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管理,加快“数字城管”项目建设,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共享、高效便捷、规范有序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长态化、精细化、法制化。充分发挥卫生城镇创建的典型示范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创建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对卫生城镇创建的技术指导和动态管理,以城促乡、以乡带村,广泛开展国家、省、市卫生单位创建工作,带动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争取到2020年,创建1个国家卫生县城、1个国家卫生镇,省级卫生乡镇、社区(单位)数量达到乡镇、社区(单位)总数的30%,省级卫生村数量达到村总数的20%。(市爱卫办牵头,市爱卫会成员单位配合)
    (九)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开展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努力打造卫生城市升级版,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营造健康文化、改善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构建健康型社会等重点,将健康政策相关内容纳入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政策并保障落实,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不断优化健康服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卫生服务模式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推动健康城市理念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营院,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借鉴国内外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做法,开展建设效果评价,研究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效模式。(市爱卫办牵头,市建设健康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配合)
    四、组织领导
    (一)形成推进工作整体合力。县、区要将爱国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筹领导作用,研究制定爱国卫生工作规划,定期召开全委会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研究部署重要工作任务。各级爱卫办要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强化部门责任落实。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加强部门联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治理水平。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爱国卫生普法教育,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促进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推动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自觉守法。积极研究推进建章立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和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爱国卫生工作信息在部门间实现共享。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认真梳理、整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三)创新爱国卫生工作机制和方式。各级各部门、单位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渠道,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工作。要改进爱国卫生活动形式和内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爱国卫生公益活动。发挥群众组织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广大群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广泛发动群众,坚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广泛宣传普及爱国卫生知识,推动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卫生问题。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各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传播作用,开展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公德意识宣传,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素质。
    (四)加强爱国卫生工作能力建设。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建设,健全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及时调整补充爱卫会成员单位。加强基层工作能力建设,各乡(镇)政府、街道(社区)办事处要配备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做好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社区居委会及村委会要协调做好爱国卫生工作,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要将爱国卫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要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推进目标管理和责任制考核,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各级爱卫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要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爱国卫生工作年度考核结果将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金昌市人民政府     
2015年9月23日     

    抄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委各部委,各群团组织,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河西堡镇政府。

(金昌市政府    2016-01-22)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中国区域经济招商网 河北绿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zgzhaoshang.com)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378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