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解读《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决定》

    中央把绵阳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地区。为抓住和用好这一机遇,11日,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未来3年和5年为坐标,围绕“一核三区多园”布局,从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现代产业、人才支撑、开放合作、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重点推进、精准发力,勾勒出我市全面创新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蓝图。  

  两个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抓创新谋未来,努力在“两个跨越”中走在最前列

  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地区,对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用好这一历史机遇十分重要,市委全会把研究审议《决定》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与‘十三五’发展一起谋划部署,就是考虑到创新在支撑引领绵阳未来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市委政研室主任付强如是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十三五”发展的头等大事,全面创新改革也成为推动绵阳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解决发展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的重要引擎。《决定》分别以2017、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主要目标,突出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阶段性:“三年创新改革试验突破”——到2017年,基本完成中央、省委确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形成若干可向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走出一条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之路……“五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到2020年,全市总体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衡量创新发展的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示范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特色示范区和西部经济发展新兴增长极……

  目标确定,如何推进?按照《决定》部署,将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军民融合特色优势,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等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重点布局:优化区域空间,夯实发展载体,塑造科技城“一核三区多园”的有形空间

  近年来,我市以科技城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绵阳产业承载平台,已形成科技城“一核三区多园”的空间架构。“为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决定》对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及其他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重点产业进行了明确,有利于塑造有形空间,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付强说。

  加快推进安县“撤县设区”、引进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业、加快建设30平方公里军民融合发展核心区、创新投融资方式……《决定》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集中发展区突破发展,力争到2017年,5平方公里启动区全面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区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形成100平方公里主体框架,努力再造一个“产业绵阳”、“科技绵阳”、“宜居绵阳”。

  快慢之间促转型,取舍之间辟新天。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决定》明确提出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的侧重点不同。针对《决定》阐述的“三区”发展定位和方向,付强则表示,这是立足“三区”实际、资源禀赋,确定出的差异化发展方向。《决定》指出,高新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打造科技城创新驱动先导区;经开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科技城开放合作示范区;科创区重点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打造科技城创业经济承载地。《决定》也指明将通过“三新城”建设、建立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等方式推动“多园”协调发展。

   六个着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促进全面创新,助推国家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

  《决定》重点从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现代产业、人才支撑、开放合作、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分别展开,提出全面创新改革和实现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

  “这与《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制定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提出的构建全国领先的军民融合‘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服务保障’五大体系进行了呼应。”付强表示,两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一整体一核心,《规划建议》定调“十三五”规划,《决定》则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核心引擎。

  绵阳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在军民融合。着眼破解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双向转化,《决定》提出了创新军民融合“五大机制”,即统筹协调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产业促进机制、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切实发挥试验田作用。

  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778家,孵化器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付强表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决定》从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众创等“四大创新主体”入手,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安排部署,旨在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城市。“将着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释放科研院所创新潜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高校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好服务平台,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到绵阳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付强说。

  同时,《决定》还指出,加快现代产业发展,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绵阳产业“升级版”,力争到2020年,“两新”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60%、40%以上;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按照创新规律培育和引进人才,按照市场规律配置、激励和使用人才;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着力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  

(    2016-02-25)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中国区域经济招商网 河北绿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zgzhaoshang.com)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378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