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全球携手应对复杂新挑战 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是关键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刻调整期,增长缓慢且不均衡,流动性持续收紧、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对话与协调,提升金融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共赢,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与此同时,在需求不足以及增长动能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也面临新的挑战。

  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中国人民银行主场论坛“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对话 提升全球经济金融韧性”上,与会嘉宾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明智选择。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与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保持并强化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对话与协调,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对话与协调

  “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各国经济与货币政策周期变化加剧了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的不确定性。”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今年4月份,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先后出险,国际同行进行了有效的应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各国携手同行,务实合作。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真诚希望各国间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对此,宣昌能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切实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尤其在世界经济增长、风险防范、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等重要领域,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二是坚定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三是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交流合作。

  国际与会嘉宾对此发表了观点。法兰西银行亚太首席代表斯蒂芬·拉图什提出,国际社会可在四个方面加强国际协调。一是促进跨境支付和数字化,以实现更高效的国际支付系统;二是制定一致的监管框架;三是当前的多极国际货币体系应遵守稳定可兑换原则;四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综合政策框架的原则,加强危机预警能力。

  “对于企业而言,要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保持蓬勃发展,韧性是重中之重。”万事达卡国际联席总裁凌海认为,“互联互通”与“数字普惠”这两大要素尤其值得密切关注。他建议,要构建以信任为基石、以技术为导向,并实现多部门通力合作的数字普惠,增强全球的经济韧性。

  汇丰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珍妮特·享利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增长与通胀权衡的压力,但一些研发支出、制造业投资支出增速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有望实现较好的增长。

  挖掘新增长潜能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见效,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经济运行中亮点在增多、预期在好转,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我国经济韧性来源于超大规模的市场“内核”、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底座”以及创新驱动的“引擎”。他表示,尽管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但在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的政策举措下,国内需求继续扩大,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农业银行要提升战略管理能力、转型创新能力和主动风控能力,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如何挖掘新增长潜能、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也引发嘉宾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表示,现阶段我国经济具有两大新增长潜能,一是“横向需求空间”,即缩小中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在终端需求结构(包括消费和非生产性投资)上的差距,使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逐步接近中高收入群体;二是“纵向升级动能”,指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拓展经济的上行空间,其中包括现有产业的价值链升级以及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或“未来产业”生成与发展等。

  围绕两大增长潜能,刘世锦建议,当前应当启动和深化短期稳增长、中长期增强发展动能的新一轮结构性改革,要点包括以进城农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以稳定房地产等既有支柱产业,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未来产业为重点的供给端结构性改革;以扩大有效需求、转换资产负债模式、化解防控风险为重点的资产负债端改革。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提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人口发展新常态相遇的“双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发展面临新的要求。“潜在增长率越是依靠生产率提高,金融越是要从传统功能(积累和培育产能)转向支持熊彼特式的创新(创造性破坏);保持增长速度越倚重需求扩大,越要求金融从刺激短期需求功能,转向更具有普惠性、更善于培育的长期需求功能;居民消费越成为常态制约,越要求金融从以投资者、企业为服务对象,转向善于为居民服务,更加强调家庭本位。”蔡昉分析认为,总体来看,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归根结底要靠改革,要求金融善于为改革铺路搭桥和保驾护航,同时分享改革红利。

责任编辑:袁浩
相关稿件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马梅若  2023-11-3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