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聊城高新区:做足营商含金量 赢来发展高质量

■ 本报记者 李希平 / 焦兴宁

山东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13年,位于聊城市区东部,与主城区隔徒骇河相望,辖3个镇街,面积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5万人;处于中原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等“两区一圈一带”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的叠加区。

近年来,聊城高新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项目立区、创新兴区、制造业强区”发展战略,围绕“全市争前列、全省争进位、单项争第一,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创新生态培育、招才引智领航、改革品牌攻坚、发展环境创优“四大工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提质、传统产业升级、骨干企业提升、金融助企纾困、城市品质提升“六大突破”,努力打造鲁西地区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营商环境则是招商引资的基石底气。

今年以来,山东省聊城高新区围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着力构建全链条企业服务模式,不断增强企业投资的便利感、政策获得感,真正让高新区成为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热土。截至目前,高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额208.7亿元,签约项目个数同比增长26.2%,产业类别涉及绿色化工、氢能汽车、新材料、储能等领域,含金量、含新量十足,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注重转

变“甲方思维”为“乙方思维”

项目招引更强劲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过去聊城高新区吸引企业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聊城市高新区秉持“服务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的理念,着力转变招商项目服务方式,通过高位推动、提前介入、帮办代办等多渠道,自上而下不断提升项目入区满意度。

建立签约项目前置服务机制。聊城高新区建立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互通台账,招商部门与发改、环保、审批等要素保障部门及时互通拟签约项目情况,全力做好拟入区项目环评、能耗等预审批前置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完成43个新签约项目的前置审批服务,为21家企业制定了个性化审批服务流程,重点项目立项手续办结率100%,提高了企业入园、项目落地的进度。

强化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聊城高新区实行“一企一档”“工作日志”台账式管理,产业专班主动靠前服务,将落地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涉税事项、社保、公积金办理、银行开户等开办环节纳入“全程帮办”范畴,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帮助29个招商项目实现“远程+线上”工商登记、银行开户等服务。

完善主要领导挂钩负责制。聊城高新区对重点招商项目落实主要领导挂钩负责制,专职团队全过程跟进服务,项目不成,团队不散,并联合发改、工信、能源、镇(中心)等部门(单位)组建“助企解难小分队”,深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纾困解难,全力护航重点、重大项目签约和落地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8个,推动31个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开工,其中,3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公平透明、稳定可期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也是吸引企业集聚的平台,更是促进聊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下一步,聊城高新区将把完善各项服务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高点定位、精心谋划,在政策落实、助企纾困、要素保障上用心办、齐发力,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聚焦提

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

项目落地效率再提速

近年来,聊城高新区以项目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锚定简化审批流程、坚持以评促优、强化政企沟通等方向,不断擦亮“营在高新”营商环境品牌,推动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持续优化流程,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聊城高新区设立5家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园区入驻企业受理办结服务累计115件次。推行“云评审”“云勘探”等链条式云服务,实现备案类项目“无感审批”。同时实施诚信工程,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服务走在监管前”的执法理念,实施以信用监管为主体的诚信工程,积极探索柔性包容审慎监管,创新“研判+督办”举措,开展“靶向”监督检查,实行“轻微免罚”“过罚相当”“以管代罚”,助推项目企业“轻装上阵”。

坚持以评促优,营造有力有效的监督环境。聊城高新区常态化落实“好差评”工作制度,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评价器、二维码、政务短信等形式,对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价。今年以来,累计形成评价21578条,好评率达100%。

强化政企沟通,营造尊商爱商的社会环境。聊城高新区完善“企业家工作日”制度,以耦合企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现有惠企政策,开展“三大三送三强”活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今年以来,共走访重点招商落户企业59家,征求意见建议86条,解决问题36件。

“下一步,聊城高新区将持续发挥项目建设引领作用,以企业感受和项目发展便利度为衡量标准,深入探索审批服务新模式,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为企业、项目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争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聊城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突出准

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

项目发展环境更优化

聊城高新区高新区精准聚焦投资企业落地时在用地、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通过提高服务的“适配性”,让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助力项目企业投产达效。

推行用地改革,完善空间赋能体系。聊城高新区聚焦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全面实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模式供应,目前,为用地类供应土地20宗,面积1500亩,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聚力园区建设,按照园区化、集约化、高端化要求,智能装备信息产业园积极探索“拎包即入驻,上设备即开工”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吸引了山东行创科技、科莱恩实业、华芯邦科技等50余家企业入驻,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运营期平均年营业收入约5.6亿元,可直接解决近4000人的就业。

强化政企银联动,完善金融赋能体系。聊城高新区结合“金融管家”入企辅导,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现场走访”等“金融大集”“政金企”对接活动,组织金融机构走进乡镇、园区、企业,精准服务企业信贷需求。同时,联合社会资本成立总规模17.4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5支,采取“联合投资”“分段投资”“投贷联动”等模式为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服务,新增投资招商引资项目3个,对外投资金额达1.025亿元。

做好引育留用,完善人才赋能体系。聊城高新区发挥聊城高新区高新人才发展集团作用,开展人才队伍提升“八项行动”,先后举办“云上高新·人才说”“精准服务、送岗到家”青年人才对接等人才服务活动100多场,引进青年人才600余人;建成全市首家青年社区,获批山东省第一批“优徕青年社区”试点,全市唯一,营造了良好干事创业环境和一流的人才生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聊城高新区招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让投资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让在聊城高新区干事创业的人们“如沐春风”。如今的聊城高新区,一笔笔投资从全国各地涌来,一个个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一家家企业茁壮成长,正持续书写高新区产业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篇章。

(国际商报  李希平 / 焦兴宁  2023-12-04)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