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第11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在京顺利举行。年会由商道融绿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组织(UN SSE)联合主办。来自监管、市场和学术界的数十位专家在年会上发表演讲或参与对话,300多位与会代表现场参会,约30万人通过线上观看年会。
本届年会主题为“行稳致远:ESG与高质量发展”。年会主持人,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理事长、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解析了该主题内涵:一方面ESG的发展可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二者是积极的协同关系;另一方面ESG自身也需要高质量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负责人Eric USHER和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名誉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致开幕辞。Eric USHER从迪拜的COP28会场发来致辞。他表示,COP28取得重要进展,金融机构应加强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UNEP FI愿与中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公正转型等议题上携手共进。
王忠民以“从熵到和”为主题,提出要以内部化、数字化和市场化途径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宏观成本与收益的对称,促进整体与个体协同统一,是社会从熵到和推进的根本。
第一轮主旨演讲环节聚焦ESG助力高质量发展。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提到ESG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企业ESG经营活动内部化、企业ESG披露报告标准化、企业ESG评价体系系统化和企业ESG价值实现具体化“四化”来逐步建设和推动。而ESG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恰恰能够为我们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局二级巡视员李晓文指出,责任投资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金融机构通过履行ESG责任和落实信息披露,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互动,自身也在加强ESG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了风控能力,进而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与稳定性。我国已初步形成责任投资生态圈,但仍需在优化政策、完善标准、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协同发力。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近年来中国保险业ESG相关政策制定、理念提升、投资实践、参与国际组织等方面均有积极进展;下一步,保险资管协会将进一步加深行业理解,推动ESG投资指引,加强信息披露与沟通,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助力保险资金发展ESG投资,共建ESG生态圈。
第一轮圆桌对话环节围绕“政策对话”展开,由郭沛源主持。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亚太区资深总监张顺荣、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和孟加拉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副主席Shaikh Shamsuddin AHMED分别分享了亚太地区、中国和孟加拉国的ESG政策进展。张顺荣表示,亚太地区在转型标准、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及反漂绿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第一个成果发布环节,商道融绿首席执行官、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理事张睿发布《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3》,这是本系列报告连续第五年在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上发布。张睿表示,本系列报告主要从中国ESG投资的政策进展、市场规模、市场发展和相关方态度等四大维度解析市场情况;2023年中国ESG责任投资市场呈现政策持续稳定有序推进、规模保持增速、机构投资实践深入但难度增加、资产所有者尽责管理提升及公众投资价值内化等主要发展态势,我国的ESG市场发展也需要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
第二轮主旨演讲环节和圆桌对话环节均聚焦促进ESG的高质量发展。年会下午分别就“权益投资的ESG投资策略”“固定收益的ESG投资策略”“金融机构与公司对话促进转型”“信息披露与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举行了平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