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要闻 / 正文 IMF发布最新《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通胀和经济前景分化各国货币政策不同步

 在实施了一年多的连续大幅加息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正在逐步迈向结束本轮紧缩周期的阶段。不过,由于当前抗击高通胀的任务尚未完全结束,从目前的情况看,预计全球利率水平仍将维持在高位一段时间。而长时间的高利率水平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债务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表示,伴随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核心通胀仍处高位且仅缓慢下降,与当前市场定价所体现的程度相比,央行可能需要在更长时间内实施更加从紧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降低通胀方面已取得了更多进展,提前加息的好处正在显现。但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差异。通胀和经济前景分化的加剧,可能标志着全球货币政策开始不同步。

  在过去一年中,加息的传导效应可能已经减弱,因为企业和家庭延长了债务偿还期限,或是使用了疫情期间积累的储蓄来支撑其资产负债表和支付利息。然而,这些因素可能不足以避免出现还款困难加剧的趋势。事实上,由于企业融资环境收紧,现金与利息支出之比较低的企业(即拥有缓冲较少的较脆弱企业)的占比在过去两年中有所反弹,包括在新兴市场。这种反弹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明显。同样,按揭贷款借款人将持续面临更高的还款负担,这会导致房市活动放缓和房价进一步下跌。由于主要央行大幅收紧了货币政策,自2022年底以来,全球实际房价一直在下跌。2023年第一季度,发达经济体的实际房价下跌了8.4%,而新兴市场的房价跌幅较小,约为2.4%。数据显示,在浮动利率按揭贷款占比较高且房价高于疫情发生前平均水平的国家,其房价跌幅已达到两位数。

  另外,《报告》显示,银行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主要贷款人的角色,在利率上涨并削弱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情况下,银行预计将面临更大的信贷损失。总体来看,银行体系似乎已谨慎地计提了更多准备金以应对违约的增加,而许多国家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似乎足以覆盖不良贷款。利率上涨也应能支持新增银行贷款的净息差。尽管如此,历史表明,当经济体陷入衰退时信贷风险可能会迅速恶化,贷款需求也可能急剧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高企的通胀意味着各国央行可能不得不将政策利率保持在更高水平,这削弱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其中的一个危险信号是个人和企业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下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用风险’。提高举债成本是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所要实现的一个结果。然而,其风险在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可能已经岌岌可危,而更高的利率可能会加深他们的脆弱性,导致债务违约激增。”IMF分析称。

责任编辑:袁浩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刘燕春子  2023-11-29)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