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当下的全球经济究竟是暖意融融,还是暖中带寒?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给出了自己的判断。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2024年预测值相比2023年7月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为1.5%,2024年增幅将放缓至1.4%。其中,美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为2.1%,2024年增速将放缓至1.5%;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值分别为0.7%和1.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值均为4.0%。
IMF是在秋季年会中发布上述报告的。IMF与世界银行2023年秋季年会于10月9日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拉开帷幕,年会将持续至10月15日。此次年会聚焦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年会期间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财政监测报告》,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作出最新研判。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继续从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负面因素中缓慢复苏并展现出韧性,但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且不均衡,各国分化趋势日益扩大。报告指出,相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放缓更为明显。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展现出的韧性强于预期。IMF呼吁发达国家为债务负担沉重的贫穷国家提供更多支持,世界银行也希望大幅增加未来向困难国家提供的贷款规模。
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激进加息进程的推进,累计加息幅度越来越大,紧缩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引发关注。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本次年会中表示,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仍将远低于过去20年3.8%的平均水平,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产出因持续受到冲击损失了3.7万亿美元。最贫穷国家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因其缓冲受损经济和支持最弱势群体的能力有限。尽管如此,格奥尔基耶娃表示,面对美联储和其他经济体央行为对抗飙升的通胀而持续提升利率,全球经济仍然强劲,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正在上升。考虑到通胀可能再度飙升的风险,格奥尔基耶娃敦促各经济体央行“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利率”,认为避免过早放松紧缩政策至关重要。对抗通胀是第一要务。
报告同时警告称,由地缘政治紧张因素引发的全球经济碎片化正在加剧,这不仅会给全球贸易带来更多限制,阻碍跨境资本和技术流动,还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妨碍在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全球多边合作。就巴以新一轮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潜在影响,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IMF目前正在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希望事态早日平息。他认为目前进行评估为时过早。古兰沙说,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国际油价显著上涨,而此前有危机或冲突发生时,类似情况也曾出现。这反映出巴以冲突可能对地区石油生产及运输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各界对IMF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IMF和世界银行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视为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两大国际金融支柱。格奥尔基耶娃在日前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呼吁IMF更好地反映过去10年全球经济的变化,其中包括中国的崛起。她说:“有必要不断改变,以反映世界经济的变化。”她暗指中国在IMF中6%的投票权份额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符,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约为上述数字的3倍。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IMF能够多次动员并克服观点分歧,这让她感到鼓舞。她谈到投票权的变化时说:“我对我们将实现这一目标感到乐观。”
传统上,IMF的每个成员国都根据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拥有所谓的配额,配额决定了该国对IMF缴纳的会费额度以及在该机构中的投票权重和获得紧急融资的机会。作为IMF最大的股东,美国持有约17%的股份,因此拥有对配额决定的否决权,而配额决定需要85%的支持。